产品
宝鸡青铜博物馆:激发全社会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作者:宁亚英(宝鸡青铜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
中国的青铜文明历史悠久,非常美丽,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
要加强青铜文化遗存的保护、研究、宣传和解读,更好地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热爱伟大的中华祖国和文明。
滔滔渭水东流,石鼓山巍然耸立。山脚下,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展厅内,镇馆之宝何尊面前人头攒动。这件代表了周初青铜铸造极高水平的国宝,静静地讲述着“何为中国”的故事;全新升级的主展“铸铜文明”开幕,为观众提供一场能“听”、“摸”、“走”的跨时空文明对话。这天国庆假期,博物馆高峰人流达到2.1万人次,累计参观人数突破14.04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游客在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参观他尊。新华社
中国第一家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博物馆
宝鸡素有“中国铜乡”之称。其铜文化历史悠久,遗存丰富。自汉代以来,这里就不断出土铜器。从造型各异的炊具,到庄严的礼器,再到工艺精湛的兵器,每一件铜器都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
从西汉“尸鼎”首次出现,到晚清“四大国宝”大菜单鼎、毛公鼎、郭箕子白盘、三石盘轰动学界,宝鸡地区未开封的青铜器共计2万多件,铭文近千件。选项。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指出,中国青铜器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可以通过宝鸡青铜器来解决。
宝鸡青铜博物馆的诞生和成长正是源于此。其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建成的宝鸡市文物历史陈列馆,1958年更名为宝鸡市博物馆,1998年迁至公园南路新址,改建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2010年,一座位于中国石鼓园的现代化新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命名为宝鸡青铜博物馆。
宝鸡青铜博物馆是致力于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青铜文化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门青铜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外观采用高台平台、厚铜地面的建筑语言。令人印象深刻,沉重雄伟、雄伟,象征着宝鸡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筑面积348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总数达48.7万余件。文化遗产数量多、品种全、价值高。他们尤其以商周青铜器而闻名。
在众多的藏品中,以镇院之宝何尊最为引人注目。这件西周早期青铜器高38.5厘米,宽28.8厘米,重14.6公斤。其腹下铸有的122字铭文意义非凡。其中,“宅子中国”四个大字是迄今为止“中国碑文”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如今,他陈列在全新升级的主展“青铜铸造文明”的展线上。
主要“青铜铸造文明”展示全面升级
宝鸡青铜博物馆原有主展“青铜铸造文明”于2010年9月28日向公众开放。2024年12月30日,经过全面改造升级后的全新展览“青铜铸造文明”将与观众见面。新展分为“青铜器之乡”、“周黎之国”、“秦昭之路”、“智慧之光”四个展厅。陈列了1100余件宝鸡未公开的青铜器等精品文物。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全面展示了周秦时期宝鸡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现了中华文明卓越的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融合性、和平性。
此次展出的1100多件文物中,有100多件是国家级文物。国家文物。主要成功在于展览理念、叙事逻辑和体验观众的根本性改变。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构建全流程文化保护体系。博物馆建立了独立的展品微环境监测系统。展柜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这些措施确保了文物在展示过程中得到最佳保护。同时,与西北大学、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为重点文物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实施精细化修复保护预防处理。
它奠定了学术基础,并融合了新的考古发现和权威研究。与13家文化机构、博物馆强强联手,特邀考古学家徐天津等著名专家担任展览学术顾问。它紧密结合历年来周原、秦汉祭祀等重大考古新发现,广泛吸收最新学术共识,大量文物首次展示,多维度解读青铜文化的联系,系统展示了周秦时期宝鸡历史的发展和包人的希望。宝鸡在探索中华文明的工程和早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通过提问、提问来创新突破,重建展览逻辑。在展示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的下单模式。例如,在“青铜器之乡”展区,开篇就问“为什么宝鸡被称为青铜器之乡?”并指导观众通过观察扶风庄白、岐山董家等代表性宝藏的出土青铜器,独立探索答案。进入“周国礼器”版块,通过成群的礼器青铜器的系统展示,还原了西周贵族的祭祀和宴会。将专业考古成果转化为大众化的视觉语言,明确界定了“礼藏于器”的仪式内涵,启发观众探索和理解文化实践背后的历史逻辑。
价值解读构建了受众与文化关系之间的精神对话。以图潘为例,除了展示书法艺术外,还重点解读了这里所记录的周王功绩和任用仪式,清晰地阐释了早期“家国一体”的治理智慧,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个人、家庭、国家的命运失去联系。展现何尊是重中之重。通过独立展柜、高清题字橡皮和三维动画,全方位凸显其重要价值——尤其是“房子”“中国”四个字,力图强化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早期文化印记”的身份功能和连接古今、激荡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作用。
以科技为动力,打造沉浸式互动探索之旅。在技术应用方面,开发了“青铜文物数字魔墙”,其中包含了宝鸡未鉴定的3000多件青铜器的详细信息。观看者可以放大和旋转数字模型来查看工件的每个细节。在铜工艺展区,模具铸造全过程通过AR技术再现了Ting技术。从模具制作到铸造,每一步都清晰可见且易于理解。
以IP建设引领辐射旅游,服务区域发展。展览在履行文化主体使命的同时,致力于助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系统打造“青青”、“铜”等一系列生动可爱的IP文化形象,将铜宝鸡博物馆专业厚重的形象与“铜城”的城市名片紧密联系、深度融合,使其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每年,多条以“探寻周秦文明”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线路和博物馆,吸引超过百万游客参观体验,激活宝鸡周边历史遗迹和非遗体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d.社会发展。
观看这些精美的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
升级版的《青铜文明》展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创新的展览语言,赢得了专业领域和社会舆论的广泛赞誉,荣获第22届“国家博物馆十佳展览奖”——我国博物馆展览行业的最高奖项。评委会专家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指出:“本次展览以宝鸡青铜器为载体,深入探讨中华文明的内涵和精神。中华文明的深度。”
专业的认可得到了游客最真实的回应。新展开幕以来,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30万人次,迅速成为全国中小学学习实践的热门目的地。目前已收到近千项研究h队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许多学校将参观“青铜铸造文明”展览作为历史文化课程的固定实践部分。酷炫投影、三维动画等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们着迷,涉足历史文化的深海。
这些正向反馈证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通过精心策划,深厚深厚的历史可以转化为引人注目、易于理解、模糊不清的文化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全社会对文明中国的自豪感。
展望未来,保护、传承、展示中华文明遗存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宝鸡青铜博物馆将继续深化青铜文物保护研究,扩大宣传解读范围,创新展示传播方式,不断增进全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我们将以一份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贡献更多“宝”的力量。
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馆外景。宝鸡市人民政府网站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2日第13页) 上一篇:重庆南川区某河段水色异常?当地响应:进行全 下一篇:没有了
